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论文 > 2025 > 05

论文

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TiFe-Cu合金储氢性能研究

收稿日期:2025-04-08 修回日期:2025-05-09 接受日期:2025-05-12

DOI:10.20078/j.eep.20250503

免费下载 免费下载 2025年05期

    摘要:氢能作为一种热值高、燃烧产物清洁且无碳排放的二次能源,对于推动实现“双碳”目标具有重要意义。TiFe合金储氢容量高、成本低廉且吸放氢条件温和,可以有效解决氢能储运技术成本高、安全性差的问题。然而,TiFe合金显著的氧敏感性,使其极易受到氧气... 展开+
    摘要:

    氢能作为一种热值高、燃烧产物清洁且无碳排放的二次能源,对于推动实现“双碳”目标具有重要意义。TiFe合金储氢容量高、成本低廉且吸放氢条件温和,可以有效解决氢能储运技术成本高、安全性差的问题。然而,TiFe合金显著的氧敏感性,使其极易受到氧气毒害,在合金表面形成致密的钝化层。已有大量研究表明,通过Cu和其他元素共同掺杂,可以有效改善TiFe合金的活化性能,但Cu对TiFe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。本研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(DFT)计算,采用Cu取代Fe的策略,系统探究了Cu对TiFe合金表面氧化层形成的影响机制及储氢过程的调控机理。结果表明,Ti原子具有极强的氧亲和力,在氧化过程中首先与O结合形成致密性较强的钛氧化物。Cu掺杂后,合金表面的氧化物连续性显著降低,钛氧化物含量相应减少。从头算分子动力学(AIMD)计算发现,Cu显著降低Ti原子的运动速度,在150fs时,Ti原子沿z轴正向的运动速度从0.368Å/ps降至0.182Å/ps。同时,Cu周围的Fe原子运动速度明显加快,提高了生成致密性更低的铁氧化物的可能性。这表明Cu不仅可以有效延缓氧化层的生长,还能降低氧化层的致密性。此外,从微观层面探究了Cu对于氢在合金表面吸附与体相扩散行为的影响,发现Cu不仅使得H2在体系表面的吸附能从−2.93eV降至−3.13eV,还进一步减小了其解离能垒。同时,Cu优化了H原子在表面的扩散通道,使其扩散能垒最高下降了64%,进而促进了TiFe合金的吸氢过程。最后,通过真空熔炼法制备了TiFe和TiFe0.9Cu0.1合金,并进行活化性能测试和等温储氢测试,以验证理论计算的正确性。结果表明,Cu使得TiFe合金完全活化所需的次数从5次减少至3次,显著提升了合金的活化特性。同时合金的最大储氢量和吸氢动力学均未下降,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。

    收起-

    作者:

    • 蒋诗洁1,2
    • 杜学森1,2,*
    • 於琳翰1,2
    • 胡陈龙1,2
    • 陈艳容1,2

    作者简介

    第一作者:蒋诗洁(2001—),女,四川遂宁人,硕士研究生,主要研究方向为Ti基储氢材料。E-mail:1304764861@qq.com
    通讯作者:杜学森(1987—),男,浙江温州人,教授,主要研究方向为氢氨结合储能、等离子体催化能源转化和燃烧污染物控制等。E-mail:xuesendu@cqu.edu.cn

    单位

    • 1. 重庆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,重庆 400044
    • 2. 重庆大学 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,重庆 400044

    关键字

    • 氢能
    • 储氢
    • TiFe合金
    • DFT计算
    • 从头算分子动力学AIMD
    • Cu掺杂

    基金项目

 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(52176100)

    引用格式

    蒋诗洁, 杜学森, 於琳翰, 等.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TiFe-Cu合金储氢性能研究[J]. 能源环境保护, 2025, 39(5): 143−152.

    JIANG Shijie, DU Xuesen, YU Linhan, et al. Hydrogen Storage Properties of TiFe-Cu Alloys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[J].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, 2025, 39(5): 143−152.

    相关论文

    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拱秀路288号煤科大厦
    邮编:311201
    编辑部电话:0571-82989702;19558121964
    编辑部邮箱:office@eep1987.com
    网站版权©《能源环境保护》编辑部  浙ICP备06000902号-4